韩国,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深深浸润在中华文化的广博影响与熏陶之中,在其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里,祭祖扫墓这一庄重而神圣的仪式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韩国,清明节这一天别具意义,它不仅承载着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深沉情感,还身兼植树节和寒食日的多重角色。颇为有趣的是,韩国人在这一天更多地倾向于将其视为植树节来热烈庆祝。众多韩国民众怀着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纷纷选择通过栽种树木这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方式,来寄托内心深处那份绵长的思念。他们相信,每一棵亲手种下的树苗,都如同他们对先人的祝福,在岁月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清明节的晨曦刚刚破晓,朝鲜族的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一家老小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他们精心挑选出素色的服装,庄重而肃穆,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匆匆踏上前往山里祭祖上坟的路途。
朝鲜族在准备祭祖的供品时,总是别具匠心,他们会特意带上极具本民族特色、种类丰富的美食。那香糯可口的大米饼,散发着谷物的醇厚香气;软糯弹牙的打糕,每一口都饱含着甜蜜与温馨;新鲜肥美的八爪鱼,带着大海的气息;独具风味的明太鱼,肉质紧实,滋味独特,成为餐桌上的亮点;酸辣开胃的泡菜,爽脆可口,令人食欲大增;还有自家精心酿制的麻格里米酒,其口感与汉族黄酒相似,但味道稍甜,散发着家的温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太鱼在朝鲜族的清明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每逢清明节来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必定会出现明太鱼的身影,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传统与情感的象征。
韩国人在扫墓时,对于供奉食品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有着极其严格且细致的规定。从左往右依次精心摆放的是枣、栗、柿、梨,每一种水果都承载着特定的寓意;红色的食品必定放置在东边,而白色的食品则整齐地摆在西边,色彩的分布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生的食品稳稳地置于东边,熟的食品则规矩地放在西边,展现出对食物状态的严谨区分;脯放置在左边,醢安放在右边,位置的安排一丝不苟;鱼坚定地摆放在东边,肉稳妥地摆放在西边,体现出对食材的有序排列;鱼头始终朝向东边,鱼尾则朝向西边,方向的规定蕴含着神秘的寓意;干的食品整齐地置于左边,有汤的食品有序地放在右边,干湿分明;用盘装盛的食品在东边整齐排列,用碗装盛的食品在西边依次摆放,盘碗有别;羹稳稳地放于左边,饭静静地放于右边,主次清晰;在拜祭时,男子恭敬地站在左边,女子端庄地位于右边,男女有序。
与中国的习俗有所不同,韩国人在祭祖时并不会沿袭烧纸钱的传统,而是拥有给故人烧稻草这一独特而古老的习俗。在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观念中,稻草被视为珍贵的金条的象征。通过燃烧稻草,他们深信这寓意着给逝去的故人寄去丰厚的钱财,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深切关爱与无尽惦念,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当庄重肃穆的扫墓祭祀仪式圆满完成之后,家属们会在墓地旁的空地上席地而坐。他们以一种温馨而又特别的方式,仿佛与故人真正地团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精心准备的美食。此时此刻,没有了悲伤与哀愁,只有浓浓的亲情与温暖。朝鲜族在祭祖的时候,更是充满了欢乐与活力,家人常常是边吃边唱边舞。他们用歌声诉说着对祖先的思念,用舞蹈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仿佛逝去的亲人就在身边,与他们一同欢庆。为了防止寒食冷餐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朝鲜族大多会在清明节时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体育活动。他们或是在山间奔跑嬉戏,或是在草地上进行传统的竞技比赛,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之间。
在韩国,清明节既是祭扫坟墓、缅怀先人的肃穆时刻,承载着对过往的回忆与敬意;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光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