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殡葬费"黑幕调查:一位女记者的生死较量,撬动670万行业罚单,2022年清明节前夕,北京某三甲医院太平间内,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家属"正悄悄按下录音笔——她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于川梓。在这场伪装成丧属的暗访中,她记录下了"遗体SPA服务费""垫背钱"等荒诞收费项目,由此揭开了一场震动全国的殡葬业反腐风暴。三年后,这位让殡葬公司吐出670万罚没款的"硬核记者",站在"北京榜样"领奖台上平静地说:"如果舆论监督是个圆,记者要永远站在圆心。"
暗访太平间:录音笔里的"死亡暴利"
"三天三万八,这是抢钱还是殡葬?"2022年4月,两条市民热线引爆了于川梓的职业敏感。她换上素服,以逝者家属身份潜入某三甲医院太平间,目睹了殡葬中介的"精准收割":"沐浴更衣"拆解:普通擦拭被包装成"尊享净身服务",收费6800元"寿衣刺客":化纤材质套装标价2.8万,是成本的47倍"灵魂砍价":工作人员对哭泣家属说:"老人一辈子就这一次,别舍不得""最讽刺的是'垫背钱'。"于川梓在采访笔记中写道,"他们往遗体下塞一沓黄纸,声称'阴间打点用',收费888元,其实成本不到8毛。"
舆论核爆:3亿阅读量的"闪电战"
2022年4月8日,《三天38000!三甲医院太平间的"天价"殡葬费》引爆全网:数据风暴:微博话题阅读量3亿次,连续48小时霸榜热搜;监管地震:报道发布10小时内,北京市卫健委突击检查涉事太平间;行业海啸:全国132家医院紧急解除太平间外包合同;"最震撼的不是罚款,而是报道后殡葬公司主动退款。"于川梓展示一条短信:某家属收到2.6万退款,留言是"谢谢您让我父亲死得有尊严"。
奖杯与荆棘:站在圆心的守望者
手捧中国新闻奖奖杯时,于川梓的获奖感言出人意料:"这个奖应该颁给所有敢说真话的普通人。"她的调查方法论堪称教科书:360度拼图:既记录家属血泪,也呈现从业者"不宰客就亏本"的困境;技术赋能:用消费记录大数据比对,戳穿"行业惯例"谎言; 闭环监督:连续5篇追踪报道,直到整改措施落地。 "舆论监督不是煽动情绪。"她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标语——"事实是唯一的圆心"。这场始于太平间暗处的较量,最终照亮了整个行业的灰色地带。当670万罚单开出时,于川梓正在采访新的线索。"记者永远在路上,"她扣上录音笔,"下一个圆心,或许就在你我身边。"(文中数据、材料均来自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开文件、共青团北京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报道及北京新闻广播记者于川梓文章:如果舆论监督是个圆,记者要永远站在圆心采访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