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是人生的最后仪式,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追思与敬意。然而,近年来,殡葬领域却逐渐滋生出奢侈消费的不良风气,高价墓地、豪华丧葬仪式等现象屡见不鲜,给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自去年 10 月 22 日中纪委牵头多部门联动开展对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以来,全国殡仪馆收费项目从 33 个减至 26 个,墓地价位也大幅下降,这一系列显著成果,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也深刻印证了遏制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生动体现。
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现象,已然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痛点。一些地方,天价墓地层出不穷,每平方米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当地的房价,让普通百姓望 “墓” 兴叹。还有部分殡葬服务机构,推出各种名目繁多的高价丧葬仪式套餐,从豪华的灵车到精致的纸扎用品,从繁杂的仪式流程到昂贵的祭品,将殡葬变成了一场比拼财富的 “盛宴”。这种奢侈消费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更扭曲了殡葬活动原本寄托哀思的本质意义,让生者在悲痛之余,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因操办丧事而返贫。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殡葬领域存在的问题,果断出手整治,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纪委牵头开展的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行动,直击行业痛点,通过规范殡仪馆收费项目、加强对墓地价格的监管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殡葬消费回归理性。收费项目的精简,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让群众不再为一些 “莫名其妙” 的费用买单;墓地价位的下降,让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 “身后之地”,实现 “逝有所安”。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切切实实地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遏制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倡导厚养礼葬、文明治丧。所谓 “厚养”,强调的是在亲人在世时给予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礼葬” 则注重以文明、简约、庄重的方式送别逝者。这种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重亲情、讲孝道的传统美德,也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文明、绿色、节俭的生活方式。然而,奢侈消费的盛行,让殡葬活动偏离了这一正确轨道,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引发了攀比之风,影响了社会风气。遏制奢侈消费,能够引导人们重新认识殡葬的本质意义,让厚养礼葬、文明治丧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从社会层面来看,遏制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殡葬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大事,保障人民群众在殡葬方面的基本权益,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当殡葬领域被奢侈消费所主导,只有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才能享受相对体面的殡葬服务,而普通群众却因高昂的费用而陷入困境,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通过整治殡葬领域的奢侈消费,规范市场秩序,能够让殡葬服务更加普惠、公平,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面。同时,减轻群众的殡葬负担,也有助于缓解因殡葬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和社会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遏制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传统的殡葬方式中,大量使用纸扎用品、燃放鞭炮等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一些豪华墓地的建设,更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遏制奢侈消费,倡导文明治丧,推广绿色殡葬方式,如骨灰撒海、树葬、花坛葬等,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在看到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遏制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防止殡葬领域的腐败乱象和奢侈消费现象死灰复燃。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厚养礼葬、文明治丧的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殡葬观念,摒弃攀比、浪费的不良风气。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优质、平价的殡葬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遏制殡葬活动中的奢侈消费,是党和国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行动,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有力证明。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还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持续努力下,厚养礼葬、文明治丧的新风尚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殡葬回归其本质意义,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殡葬领域改革带来的实惠和温暖。个人观点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