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昆明墓地网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13888577943
  咨询电话:13888577943

常见问题

昆明公墓问题解答,公墓知识分享,公墓问题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祭扫文化——

2024-10-12 昆明墓地网 77

       我们需要怎样的祭扫文化,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人们深邃的思考。发人深省的问题往往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尤其是从文化层面提出问题,更具有文化内涵及指导意义。看一个问题是否涉及文化层面,有三个支点:一是关乎群体行为、民族活动,而不仅是个别人的行为;二是涉及人们长期的、形成习俗的,而非临时的行为;三是外在的行为实践和内在的文化理念协调统一,是知行合一的,不是行知有违的。我们需要怎样的祭扫文化,正是基于这三个要点,向人们、向殡葬工作者发出的叩问。为此,我们不妨先简要地勾勒出祭祀文化的基本形态特征。祭祀文化作为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殡葬文化分支,可以概括为思、赞、敬、奉四个方面。

      思--通过各自认可和可实现的方式,如在先人的灵前、象征物前进行对话或默语,对逝者实施思念、追思、缅怀。思的过程是祭祀文化的核心。因为思,才动情,才有传。传即传承,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传承懿德嘉行,传承逝者人生文化。思之愈深,传承愈真愈切,祭祀活动意义越大。

       赞--发自于“死者为大”“死者崇高”的社会心理。当朝夕相处的长辈或同伴匆匆走完了人生之路,生命之光悄然熄灭之际,出于同情、怜悯或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发出由衷的礼赞是祭祀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赞是出于礼仪程序要求,更是发自内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追悼词、追思会发言、挽联、挽幛、追思卡的纪念文辞等,无不可以表达对逝者的赞誉。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逝者的人生适当予以溢美是人之常情,但应适度,符合逝者人生实践,不要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敬--是以礼仪等方式,对逝者表达真情厚意。除了遵循仪式程序,示敬方式要与祭祀场合相协调之外,还应注意服饰、行为举止、神色等。服饰应素洁整肃,行为应端庄稳重,神色应专注含情。

        奉--是出于“事死如事生”的理念,视逝者如同活着还需要进行日常消费,向逝者献上礼品和生活消费品的行为过程。前述思、赞、敬都是人的本体行为方式,奉则是借助外物进行的祭祀礼仪活动。奉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预先将牲酒、饭食、果品、鲜花布设于祭台、供桌,是静态奉祭;现场依次轮献(如轮流献花),向祭台酒杯多次斟酒,是动态奉祭,更具有“事死如事生”的象征性。

        需要阐明的是,“事死如事生”毕竟还是“如”,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此等同。在古代,作为祖先崇拜的重要体现,祭祀往往与灵魂信仰相联系,但在有识之士看来,追念先祖并非是功利地让逝者获得多少利益,或向其祈求给生者带来什么好处,而在于生者从祭祀活动中获得人生体悟,从而有助于培养德行,即曾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荀子对此做了进一步表达:“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明晰了祭祀文化的基本形态特征,接下来便要对祭祀文化的根本功能加以探析。在面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祭扫文化这一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时,殡葬工作者只有从祭祀文化的本质性问题反思探究,才能把握祭祀文化的发展方向。张桐在《死亡:考察近代上海社会变迁的特殊视角》一文中认为:“死亡释放的是对旧有家族结构的最大破坏。而对逝者的悼念与哀思却是稳定与加固家庭、社团这些传统亲缘组织的最好方式,唯有强有力的组织,才能帮助先人们在胼手胝足的小农社会对抗自然、对抗不公。”这一观点有两个要义,一是认为对逝者进行祭祀活动是借死亡之机实施的强有力的组织行为,这种组织行为具有明确目的和强烈动机,在松散的自然经济时代,通常很难有这种强有力的组织行为。二是祭祀活动是家庭、家族、社团传统亲缘关系的稳固器,揭示出了祭祀文化所具有的社会稳定功能。丧葬仪式暂时化解了亲人离世带来的精神和家庭关系的冲击,而祭祀通过常年对死者的回忆追思,定期强化家庭成员间的联系,维持族群凝聚力,使得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关系保持长久稳定。因而祭祀可视为是一种应对家庭成员逝世而带来情感崩溃和社群瓦解的生存策略。这就将祭祀文化的意义从情感层面提升到了社会层面,是对祭祀文化认知的深化。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诸如表达思念之情,抚慰哀伤情怀等等,这些都仅是祭祀文化的部分现象性功能,人类社会传承数千载的祭祀文化,其本质——或者说根本性功能——在于社会人际关系和组织结构的重建、恢复乃至演进。

        践行这一根本性功能,固然离不开对传统祭祀文化中优秀成分的传承,然而,回应时代的叩问,我们思考的范畴不应限于回顾概括历史,还应该开启新思维的大门。传统祭祀文化难免偏于循古怀旧,主导认知、主要功能在于对死亡空缺的填补,心灵哀伤的抚慰,继往有余,开来不足,表现出祭祀文化侧重往昔的单向性,如此导致行为方式上的因袭,可能导致祭祀文化创新力不足。为此,回应时代的叩问时我们应敞开三扇大门:

       一是在浓郁的传统祭祀文化氛围中,叩开习惯性思维的大门,将祭祀文化大胆地列进文化创新的行列之中。

       二是在遵循传统伦理关系的氛围中,叩开建构新型伦理关系的大门,以祭祀活动为媒介,推进新型人际关系进步。

       三是在人们日益重视绿色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叩开文明生态祭祀风尚的大门,把个人的祭祀行为同社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领悟并担当起祭祀活动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祭扫文化——”的全部介绍,如果需要咨询或了解更多,请点击电话咨询13888577943(直接拨打)

昆明墓地网提供:昆明各大墓地、公墓、陵园的相关咨询及销售服务;选墓地、看风水、殡葬白事一条龙等专业服务;昆明购墓全程服务,免费购墓顾问,免费陪同看墓,免费专车接送,联系电话:13888577943

首页 客服:点击QQ咨询 电话:13888577943 微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