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盘缠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
送盘缠是中国的一种地方民俗。当有人临终时,其亲属会为他准备纸马、纸钱等物品,在夜深入静时到五道庙进行焚烧,这一行为被称为“送盘缠”。其中的“盘缠”是用面粉做成的小饼,形状和大小类似于杏核,数量则根据死者的年龄来确定,每一岁就烙一个小饼。这些小饼被装入纸马的裕裤里,寓意着供亡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食用。同时,还会用纸箔捏成“金锂子”、“金元宝”等形状,一并焚化,这被看作是送给死者的“上路钱”。
在送盘缠的过程中,孝男要主持辞灵仪式,他们会在厅堂设立一个祭堂,然后将10碗祭品逐碗跪奉于灵位前。参加仪式的亲属会纷纷前来焚化纸钱。此外,还需要找一位阴阳先生来打“开关”,他们会用一面镜子和一根新针,在纸人纸马的“关节”和“五官”等处用针扎一下,这被称为“天关”。只有经过这一步骤,纸人纸马才能动弹。最后,主持人会接过供盘将纸马和银钱等物品一并点燃。
送盘缠是中国民间对死者表示敬意和怀念的一种方式,寓意着祝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这种习俗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