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民函〔2025〕16号),要求全面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优化殡葬服务,推动移风易俗,有效防范和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营造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2024年3月,民政部、国家林草局也印发了《关于印发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通知》(民函〔2024〕16号),要求优化殡葬服务,倡导移风易俗,主动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营造平安有序、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这份通知是自2008年清明节被确立为法定节假日以来,民政部首次与林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清明祭扫工作的文件,这一合作举措尚属首次。这两份通知都是国家层面针对清明节祭扫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的文件。两份文件目的和意义相同以及在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上保持一致,但是在具体措施与细节、工作重点与强调点却又不同。经过对比分析,我发现了一些关键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政策导向、管理措施以及社会关注点的变化。具体来看——(1)行业作风建设强化新增内容:2025年通知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引导干部职工将将“礼敬生命理念”融入服务全过程,并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杜绝乱收费、强制消费等行为。
背景:回应近年来殡葬服务领域乱象(如天价殡葬费、捆绑消费),体现对民生权益的进一步保障。
2025年的通知中新增了对殡葬行业干部职工的纪律作风建设要求,强调“礼敬生命理念”的内化与外化,这意味着行业内部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时,2025年的通知还新增了违规殡葬用品的综合监管和源头治理措施,显示出对殡葬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2)文明祭扫方式创新新增措施:提倡“厚养薄葬、慎终追远”,新增文化讲座、集体追思等活动。推动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强化森林防火联动。变化:从2024年的“倡导低碳祭扫”升级为2025年的“文化引导+行为约束”双轨机制在文明祭扫方面,2025年的通知提倡“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理念,并新增了文化讲座、集体追思等活动形式,这表明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祭扫方式的创新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2025年的通知还新增了野外违规用火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防火监督,这体现了群防群治理念的强化。(3)安全管理精细化新增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的应急保障体系”,采用“四不两直”抽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林草消防队伍实行“力量、装备、指挥三靠前”,确保快速响应。对比:2024年仅要求“制定预案”,2025年细化到执行层面,反映对突发事件的更高警惕,同时也说明今年的清明节祭扫情况复杂,特别是森林防火方面复杂严峻。在安全管理方面,2025年的通知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的应急保障体系”,并新增了“四不两直”抽查方式,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的巡查巡护,严格管控“山口、路口、村口”,坚决把火种火源堵在山下林外。这表明安全管理措施更加严格和细致。同时,2025年的通知还强调林草消防队伍的“三靠前”原则,以应对突发火情,这显示出对火灾响应速度的重视。(4)社会协同机制升级新增机制:野外违规用火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参与防火监督。舆情监测与引导要求,强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意义:从政府单向管理转向“政府+社会”共治,利用群众力量强化监管。在宣传引导方面,2025年的通知新增了与新闻媒体沟通协作,并强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这反映了新时代舆情管理的重要性。社会关注点更加聚焦于文明祭扫和全面宣传引导,反映了社会对清明节祭扫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提高。政策导向更加注重移风易俗和火灾防范的深化,管理措施更加具体、细致且创新。此外,2025年的通知特别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推动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小结:两份通知的差异反映了政策从“单一管理”向“综合治理”的升级,强调服务优化、文化引导、科技赋能和多方协作。同时,这些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对殡葬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精细化趋势,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的提升。
(全文完)(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