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家里老人快到百年之际,通常有请一位以上,且有丰富礼俗经验的老人来指导,如何料理老人的后事,或者在此之前,就已经通常详细咨询,熟知了这方面的知识,料理起来得心应手。
这些知识就是农村的传统丧葬礼俗,其中有诸多规矩,都是靠村里的年纪大一些的人,手把手地传给后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本期要介绍的一句俗语,就是这方面的礼俗规矩。这句俗语就是:“寿衣三领,铺金盖银”。那么,这句俗语中讲述了哪些丧葬礼俗呢?虽然民间比较忌讳在人前指到“死”这个字,但是,人生很短暂,就算每人都长寿,在世间生活的日子,也就30000天左右。每个家庭都有老人,都有把老人送走的那一日。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村大多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再加上农村物资相对匮乏,交通不便,有一些物资置办起来不方便,便丧事拖延不得,要早日入土为安。
家里有高龄的家庭,需要准备三件事,即把老人的寿木、寿服寿被备准好,同时,家里的猪圈里还要喂养几头肥猪,且常年保持圈内有两头以上。这种未雨绸缪,主要是防止老人一旦辞世走了,就随时拿得出来。同时,也是为了让老人安心,感受到子女的孝心。表面上是为给老人添福添寿(棺材叫寿木或寿材,去世后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叫寿衣寿被),实际上,谁都明白,人老了总会有那一天,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提前准备好了,到时就免得手忙脚乱。不过,后来的这几十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商品也非常丰富,再加上农村交通越来越便捷,采购也很方便,以上三件所需物品,只要有钱,随时能买到。
这三件事中的寿木和肥猪,很多农家也就不作提前准备了,但是,寿服和寿被这东西,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寿衣三领,铺金盖银”这句俗语,讲的就是为高龄老人准备的三件事之一,也就是寿服和寿被的讲究
一、寿衣三领
“寿衣三领”中的“领”,这里指的是寿衣的层数,“三领”也就是三层。农村传统寿衣,一般是没有衣领的,民间就有“领”来计算寿衣的件数,因一件寿衣为一层,“领”也就是所穿寿衣的层数。
“寿衣三领”,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亡故之人要穿寿衣三层。从民俗的角度来理解,意思是说,寿衣最少要准备三层。民间传统习俗中,给亡故之人穿的衣服件数,通常为单数,且至少要三件,普通百姓一般是“三、五、七”,往上的单数,在古代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层数越多,身份地位越高。话又说回来,古代农村的普通百姓生活普遍贫困,而衣物是很值钱的东西,在农村习俗中,大多数人家只给老人置办三件寿衣,多了经济条件不允许。不过,地方不同,各地的习俗不太一样,比如,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有“五领三腰”的习俗,即给老人准备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寓意五世同堂。由此可见,“寿衣三领”中“三”,在民间,又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三”在祭祀和丧葬习俗中,象征天地人“三才”,又有《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又代表圆满的意思,也是对亡故之人的尊敬。民间寿衣忌双数的民俗原因是,丧葬礼俗与祭祀习俗是一致的,很多方面都忌双。民间俗信认为,双数寓意成双成对,一般用来办喜事,如果用来办丧事,就意味着重丧,即家里有人再次去世。而单数则意味着亡故之人独自上路,不连带其他的人。单数也有保家人平安之意。
二、铺金盖银
“铺金盖银”,这话说的是为老人准备的寿被,包括布料和布料。所谓“铺金”,也就是棺材内的底部,要铺设黄色的被褥或者布料,这就叫铺金。也有的地方,比如南方部分地区,不用铺设黄色的被褥或者布料,而是棺材桶内的底部,涂上漆,再粘上皮纸,漆成黄色或红黄色。
所谓“盖银”,也就是亡故老人身上盖白色的衾被或布料,这就叫盖银。不过,不同的地方,在做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南方的部分地区,则是用白布包裹后,再盖上其他颜色的衾被,如紫色、蓝色等。这也算是“盖银”。“铺金盖银”被民间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主要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愿。一是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富足的生活,体现了对逝者的尊崇。二是在我国古代五行中,黄色属土,白色为银属金,土生金,象征阳阴调和,福泽后人,同时也暗含回归大地,有落叶归根的意思。从以上对俗语的解读可以看出,丧礼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寿衣三领,铺金盖银”这句俗语,既体现了慎终追远的传统,以及体现了古代传统葬礼之中,寿服寿服在形制、件数、颜色等方面,有严格规范,又体现了后人对孝道的践行。
现在的农地,有的地方仍然坚守传统丧礼,但是,有的地方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这一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进行简化与革新,不一定非要按照俗语所说的礼俗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