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一些民间传统俗语,现在从字面上看起来,明显与现实生活中不符合,“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就是这样一句俗语。这也是一句仅从字面上来理解,而不从实际风俗中去理解,就很容易被人误解的俗语。
农村有一个规矩,村里一旦哪家发出丧事的信息,不管什么时候,晚上睡觉的要起床,白天干农活的,要放下手里的活,主动前往帮忙。这就是农村老话所说的“白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来”,这就是农村现实生活中的纯朴习俗。村里丧事最能体现集体的力量,一家有丧事,全村办丧事。当然,这是针对规模比较小的自然村而言的,如果是规模比较大的村,比如,人口上了几千人的大村,不需要全村的人帮忙,通常分为多个板块。比如,同姓氏的大村庄,一般按支派划分区域,如果是不同姓氏的大村庄,一般分为上、中、下多个板块,或者按组来划分区域。
至于如何发信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矩。有的以燃放鞭炮来传递信息,也就是去世时所放的落气鞭炮;有的则以锣声或者鼓声来传递信息,称之为丧锣或丧鼓。再说,民间老话说“孝头无大小”、“孝子头,满街留”,这句话也是对村里人说的,城镇居民则是对街坊邻居说的,意思是说,家里父亲或者母亲去世,在办丧事的几天内,孝子在路上,无论碰到小孩子,还是中年人、老人,或者无论辈分大小,都要磕头谢孝。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俗语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呢?难道同村的人,或者同家族的人,非要孝子前来拜孝,才上门去吊孝吗?现在传统农村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一些传统的乡风乡俗,也慢慢远离我们,很多年轻人容易对这句俗语造成误解。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这句俗语呢?
一、丧不报,孝不吊
这句话,在农村一般指特殊的亲戚而言,又指特殊有家庭地位的人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1、内外有别
在农村,丧事中,一般来说,家族内部或者同村人家,一般是不需要上门报丧的,但是,娘舅家就必须上门报丧。如果不向娘舅报丧,娘舅及娘舅的亲戚就不会来吊丧。家族内部或同村人家,不用报丧,通常都会主动上门来吊丧。用不着孝子家家户户去磕头报丧,孝子也没有那么大多精力。需要上门的,一般是请人帮忙,比如,请主持丧事的理事人、厨师、抬棺材的人,其他帮忙的人,则是主动上门,最多由理事的人征求本人意见后,统一安排。
“报娘舅”是丧葬礼俗的一部分,娘舅家有着极高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礼节,必须由孝子亲自登门报丧。有一些地方习俗,孝子报丧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由长子前往报丧,如果长子年纪大了,比如,长子年纪在七十以上,则由最小的儿子前往报丧。娘舅接到报丧后,先由亲娘舅带几个娘家代表前来看望,一些地方叫“看活”或者“看生”,也就是看望亲属。实际上,在旧时社会,娘家人来了解逝者亡故情况,晚年是否受到子女虐待,亡者者的身上是否有伤痕。娘家人代表回去后,由娘舅通知娘家亲戚,包括姨亲之类的亲戚,不需要孝子另行报丧。然后,娘家人组织人员一起前往吊丧。过去农村交通不便,其他的亲戚和朋友,可能委托其他的人报丧,不一定非要孝子报丧。现在就很方便了,可以用电话报丧。但是,娘舅家则不能用电话报丧,必须登门报丧,除非娘舅家都外出了,没有人在家里。
2、社会地位的限制
旧时代,农村也讲究门第差别,一些大户人家瞧不起普遍百姓,他们的红白喜事的来往,通常要门第基本相等。他们与普通人家很少有来往。实际上,在农村,吊丧也是人情来往,讲究你来我往。当大户人家有丧事时,村里人和穷亲戚,因为平时没有人情来重庆,如果没有人来报丧,不敢冒然前往吊丧。旧时,村里大户人家办丧事,向村里人报丧,也不必到家家户户去,通常以贴讣告的形成告知。其他的穷亲戚,则可另外派人通知。因此,“丧不报,孝不吊”这话,通常被视为是大户人家对普通人家定下的规矩。普通人家之间是不用讲究这种规矩的。
二、不烧纸钱不谢孝
这话中的“谢孝”,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一般来说,“谢孝”通常指孝子和家中人,向前来吊唁者行礼。这也是大多数地方的传统礼俗。也有少数地方的习俗,指丧服满后去拜谢曾来吊唁的亲友。过去农家吊丧,也称做人情,必带香、烧纸或者纸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灵前上香,烧专门制的少许纸,一种是一刀纸或一大叠纸钱交给账房,由账房安排。这种习俗与现在不相同了,现在只要带礼金即可,少数讲究传统礼节的人,带香和少许烧纸,在灵前烧掉。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一定非要烧纸钱才谢孝,多数地方的礼节是,凡来人吊唁,都是跪拜相迎,由来人扶起来。
旧时的农村,也有少数地方对此特别讲究,如果前来吊丧的人,没有带烧纸或者纸钱,一般被视为是两家断来往,也就不用谢孝了。这种习俗现在基本消失了,人们讲究的是人到礼到,人到现场,比任何形式上的礼节更加重要。如果两家要断来往,就不会上门来吊丧了。
因此,“不烧纸钱不谢孝”这句话,“不谢孝”不是重点,也有的人不带,照样要谢孝。而上门带“烧纸”才是重点,是为了要求民众要遵循这一传统习俗。总之,我们现在对“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的理解,要结合当地的习俗来理解,也要结合现在的场景来理解,如果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