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一门好生意。"——这话大约是不错的。美国人向来以善于经商著称,连"死"这一桩人人不免的事,也被他们做成了一门"大生意"。
米特福德女士的《美国式死亡》一书,揭开了这"死之商贾"的遮羞布。原来,那些殡仪馆的老板们,竟是如此"聪明绝顶":趁着丧家悲痛欲绝之际,把一具具尸体当作"奇货可居",将棺材、墓地、防腐剂等物什,标上令人咋舌的价格。更妙的是,他们还发明了一套"死亡卫生学",说什么尸体必须经过防腐处理,否则就会危害公共卫生。这"卫生"二字,用得何其巧妙!仿佛不用他们的高价服务,便是对社会的犯罪。
"死之商贾"们自然是不高兴的。他们先是跳脚,说米特福德女士"歪曲事实"、"亵渎死亡尊严"。这"尊严"二字,从他们口中吐出,倒像是一块遮羞布,遮住了那"铜臭"的本相。后来见舆论哗然,又不得不做出几分"改革"的姿态,在价格表上玩些数字游戏,或是推出几款"平价棺材",以示"从善如流"。
最有趣的莫过于那些行业协会的先生们了。他们聚集一堂,商讨对策,活像一群"护食的鬣狗"。米特福德女士的书,在他们眼中,无异于夺食的"恶狼"。于是他们使出了惯用的伎俩:游说、公关、抹黑。可惜这次碰上了硬骨头,米特福德女士不仅没有被吓退,反而在国会听证会上,将他们的把戏一一拆穿。
国会的老爷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召开听证会,制定规则,要求殡仪馆明码标价。这"明码标价"四字,在"死之商贾"听来,简直比丧钟还要刺耳。他们苦心经营的"悲痛经济学",就这样被一纸公文戳破了。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未命名账号已关注分享视频0/000:02/02:19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3播放00:02/02:1902:19静音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高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升堂见母都市 63集热度99万+重播转载,未命名账号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然而,"死之商贾"们终究是精明的。明的不行就来暗的,"预付费葬礼"、"心理营销"等新花样层出不穷。火化率虽然提高了,但他们的利润却不减反增。这让我想起中国的"冥器铺子",也是专做死人生意的,只不过美国的"死之商贾"们,把生意做得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罢了。米特福德女士的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这"死亡产业"的脓疮。可惜脓疮虽被剖开,病灶却未除尽。"死之商贾"们依旧在暗处数着钞票,而普通人面对死亡时,仍不免要被他们"温柔地宰割"。死本寻常事,何须重金求?可在这"商业至上"的世道里,连死亡也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这大约就是所谓的"美国式死亡"罢。